你有没有想过,当你躺在手术台上,命悬一线之际,那位被称为"专家"的医生,真的像他的头衔那样可靠吗?这几天,中日友好医院的肖飞医生因为私生活混乱登上热搜,但细究起来,这起事件背后隐藏的问题,远比一个医生出轨更让人毛骨悚然。
想象一下,一个学经济学的人,只需额外学习4年医学,就能拿到医学博士学位,并站在三甲医院的手术台前,拿起手术刀。这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,但在我国最顶尖的医学院之一——协和医学院,这样的捷径确实存在。
这就是所谓的"4+4"医学博士培养模式。简单来说:
· 第一个"4":非医学专业本科学习4年
第二个:协和医学院学习
相比传统医学教育路径(5年医学本科+3年医学硕士+4年医学博士年规培),这条路径大大缩短了成为医学博士的时间。
肖飞的小情人董某,正是这种模式的受益者。她在国外某大学学习了4年经济学,然后通过项目在协和医学院学习年,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,直接进入北京肿瘤医院工作,再到中日友好医院规培1年。
让人不寒而栗的是,规培期满后,董某就可以以协和医学博士的身份独立手术了。多少患者会因为这块"金字招牌而将生命交托给她?想到这里,我不禁为那些不知情的患者捏了一把汗。
据了解,不仅协和医学院有这样的试点班,北医、上医、上二医等国内顶级医学院也有类似项目。这些班级每年只招收三四十人,普通家庭子女很难进入,因此鲜为人知。如果不是肖飞事件,这一惊人的医学教育漏洞可能还会继续被掩盖。
更令人震惊的是肖飞的行为及医院的反应。去年4月,肖飞竟将一位已经打了麻药的病人晾在手术台上40分钟,带着情人离开,而医院对此没有任何处理。
直到今年肖飞的原配实名举报,这一恶劣行为才被曝光,医院这才将肖飞"双开(开除党籍和公职)。有意思的是,肖飞居然认为这处理过重,自称医德很好,这种荒谬的自我认知背后,是医院长期纵容的结果。
最近,当时在场的巡回护士的微信被曝光,内容令人气愤。原来,肖飞在带着董某上手术时,言语"语无伦次,行为匪夷所思。两人竟然在给病人做手术时,当着麻醉师和护士的面打情骂俏,甚至做出与手术无关的不雅行为,而且不是偶然,而是多次发生!
护士向护士长反映情况时,护士长似乎更关心的是"不要在群里讨论,而非解决问题。最终,这件事在医院内部不了了之,尽管几乎人尽皆知,包括科室和院领导。
肖飞事件表面上是一个医生的道德沦丧,实则反映了我国医疗体系和医学教育的双重危机:
一方面,模式虽然能够快速培养医学博士,但是否能保证这些医生具备足够的专业素养和临床经验?医学不是能够速成的学科,它关乎人命。
另一方面,医院内部监管机制的缺失导致对医德败坏行为的纵容。如果医院当时对肖飞的行为予以及时处理,或许能避免后续一系列恶劣影响。
作为普通患者,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?也许,除了看医生的头衔和医院的等级,我们还需要了解医生的教育背景和职业操守。但说实话,躺在手术台上的患者,又有多少选择权呢?
这一事件给医疗行业敲响了警钟:医学教育需要严格,医院管理需要透明,医德教育需要加强。否则,受害的终将是千千万万的普通患者。
你对此有什么看法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。
